質量至上 人人有責
群言
看了關于近期客訴事件的責任落實通告,我真的很吃驚。自今年二月份以來,客訴不斷,而去年,正是行情好轉,公司苦練內功,搶訂單,轉變觀念與作風活動取得成效的時候。是客戶要求更嚴了?還是我們的產品質量下降了?我想,有兩個問題,一是搶訂單是否放松了質量?二是轉變觀念與作風是否深入干部職工的骨髓?
公司經營方針明確提出,電池需要進一步強化平均轉換率行業領先的技術優勢,來搶占高效率段產品市場及高端客戶。之前的開拓市場,形成品牌,到今天的穩定而持續增長的市場份額,并不能代表客戶的忠誠度,質量危機往往就是企業的分水嶺,它的兩端,要么是延續過去的成功,要么就是從此衰退,要清楚認識到自身的不足,并積極向客戶亮出我們的實際行動。
沒有質量,企業將失去生命。質量至上,人人有責。質量本身是做出來的,不是檢驗出來的。CTM值偏大,EL檢測虛印,碎片率高,離散,混檔,這些產品是怎么做出來的?質量檢驗是如何把關的?最近產線產量上升的確是值得肯定和激勵的,但客訴不斷,辛苦做出來的產品遭遇批量退貨是不是給我們的警告?品質是主心骨,是命脈,沒有品質,產量再高又有什么用?產線,OQC,客服,銷售應是一個整體,環環相扣。在首次批量退貨時就應該采取相對應的緊急措施,由質量部牽頭,以生產的產品貨物時間節點來進行魚骨頭分析,人,機,料,環,法,第一時間針對庫存,產線,來料的貨物進行隔離清查,做到及時迅速解決,而不應給產品一再退回的機會。每個崗位的人員都要站好每一道崗,下道工序是客戶,絕不將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。不能為了產量丟了質量,抓質量的同時不會絕對地影響產量,二者要做到合二為一。
能否將公司的OQC和客服工程師責任化,固定服務于一個或數個客戶,了解清楚自己所負責客戶的收貨標準及檢驗標準,包括EL檢測,電性能,外觀等。給客戶留下以客戶為中心的好印象的同時,讓OQC增強責任感,讓客服人員對于每一批出貨的質量心中有數,即使偶有投訴,也心中有數,而不至于太過被動。
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,客戶滿意是我們工作達標的唯一標準。檢驗只是把關的手段,要嚴格落實標準化作業,也要加強主人翁責任意識,不能縱容沒有質量意識的生產,更不能包庇把關不嚴,形同虛設的檢驗崗位。質量意識淡薄,思想觀念不轉變才會持續造成客戶投訴,最終失去市場。
已知是錯,絕不一錯再錯
營銷部 燕續鋒
近期客訴不斷,作為營銷部的負責人,內心由惴惴不安變得隱隱作痛。在激烈競爭中搶來的訂單,花費成本與心血,全員付出辛勤勞動換來的果實,卻遭遇連續投訴甚至退貨,真的讓我焦慮不安。這不僅是公司經濟與信譽的損失,更與“以訂單為中心”的銷售理念相悖。要重拾客戶的信心,還需要花費比以往更多的精力。更為嚴重的是,不進則退,當我們需要花更多精力去補救的同時,正在逐步失去我們辛苦打拼的市場,而同行業的競爭對手正在旁邊微笑著超越我們。
公司CEO自罰以及對相關責任人的責罰,足顯高層對此事的重視,也促使我必須對此進行反省與反思。就連續的投訴來看,我們并沒有真正做到“以客戶為中心”。銷售是介于客戶與供方之間的樞紐橋梁,能夠最早了解客戶的需求。然而第一時間得到客戶的抱怨時,我們沒有急客戶之所急,想客戶之所想,還在試圖用自己的想法或當時的市場行情去影響顧客,這看似在維護公司的利益,實則已經在悄無聲息的損傷客戶對我們的信賴和感情。我們銷售的不只是產品,而是一種服務,更是一種理想。當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都沒有持續改進使客戶滿意,卻導致投訴甚至退貨,這些重復發生的問題已經凸顯了我們嚴重的作風問題。更與“質量第一,全員參與,持續改進,顧客滿意”的質量方針背道而馳。
近期客訴集中反映的CTM值偏大,EL檢測虛印,碎片率高,離散,混檔等問題,都是產線,技術,質量共有的常識,甚至要比銷售更專業。而這些生產指標,檢驗指標都是有硬性規定的,為什么會一再出現問題?還是執行力的問題。執行是基礎,執行力不到位一切等于零。細節是關鍵,關鍵在于把每一個細節執行到位。要避免再生產出這類不良品,或擋住不良品流向客戶端,不僅是生產部與質量部的事,更需要全員參與強化執行力。就銷售而言在拿到訂單之初,應明確將客戶要求,包括技術指標,參數,交期等交待生產系統,更應積極主動跟進生產進度,參與到質量與生產中,同時密切與客戶溝通,及時反饋客戶與市場變化,第一時間在公司內部做出調整。各職能部門,應將十大準則當成懸于頭頂的利劍,而執行力,就是劍鋒所指。
有布置沒監督等于零,要提升質量和服務意識,迅速扭轉市場形象,重新獲得客戶對我們的信心,必須一改往日的作風,并加強下游對上游的監督,上級對下級的監督,質量對生產的監督,以及跨部門的監督。只有客戶滿意才是我們工作的唯一標準,我們經不起連續的投訴,雖然改變固有觀念可能非常艱難,但已知是錯,絕不能縱容一錯再錯。
以客戶為心 以訂單為中心
質量部 龔忠
近期我司產品在客戶端遭遇了連續的反饋,主要反饋的問題有組件CTM、EL、制程碎片偏高、拉力問題,我們也許會問我們的產品到底怎么了?為何會突然遭到這么多客戶反饋?去年下半年行情一片大好,很多的問題都被市場給掩蓋了,到今年年初,行情急劇變化,我們產品的一些問題陸續爆發,而同行的調整速度遠超出我司。所謂慢一步,步步都慢,行情變化打得我們措手不及,相應帶來的就是客戶連續反饋,這種情況下,客戶服務和問題改善速度就顯得尤為重要,而對于這兩點我們似乎做的還遠遠不到位。
客戶服務
1.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,而是能夠隨機應變??蛻羟闆r不是由我們控制,我們要做的是根據不同客戶制定不同的開發程序,開發之前先了解客戶整體運行狀況,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,從而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,正所謂知己知彼,才能百戰百勝。
2.要有服務意識,問題要想在客戶前面,及時與客戶溝通,使客戶愿意同我們交往,遇到問題能第一時間想到我們,把客戶反饋當做機遇。
3.專業和修養。做為客服人員首先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,要做到比電池人員更懂電池,比組件人員更懂組件;其次好修養的人可以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,便于問題的解決及處理。
質量問題內部改善速度
對于客戶反饋的問題,講究的是快、準、狠,但我們總是很巧妙地避開了這些詞,我們在不斷挑戰客戶的忍耐限度,以至于客戶批量退貨,到最后客戶的丟失,為何我們的改善變得慢且茫然?
1.銷售、質量部門對于客戶反饋的問題轉成內部改善后,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,對于客訴不僅僅是兩個部門的責任,更應該是全員的責任,是各個部門都應承擔的責任,只有全員“以客戶為中心,以訂單為中心”,才能使產品在市場上的品牌效應增加。
2.此前質量內部做的一些改善,沒有進行全面評估,只看到眼前好的效益,沒有去發現隱藏的風險,改善變得反復,忘了一切改善需要以客戶滿意為標準。
3.作為質量部門,未能嚴格執行“三不放過”原則,缺乏系統有效的追蹤反饋。
客戶的投訴和抱怨是我們改進銷售工作、提高客戶滿意度的機會,特別是客戶在投訴中向我們提出的建議,是我們產品質量提升的動力和方向,對于投訴我們不應該懷著抵觸的情緒,更不應該帶著負面情緒去處理客戶投訴。須知,客戶能向我們投訴(傾訴),是對我們的信任,是在幫助我們將產品質量做得更好。同時結合客戶的投訴和抱怨,我們要尋找工作或服務中的薄弱環節、減少或消除工作流程中的不規范、不流暢環節,將優質高效合格的產品送到客戶手中。